“太快了!一下就无法控制了。”李彤(化名)得知亲戚家的餐厅着火,立即赶了过来。火灾现场,几分钟里火势瞬间变强,又在短时间里把这栋小楼烧得只剩空壳。
(资料图)
7月10日中午,贵州雷山县应急管理局就此事发布通报,10日上午09时50分左右,雷山县西江村发生一起火情。事件发生后,消防、应急、公安、急救队伍等力量迅速到现场开展救援。截至10时20分左右,火情已完全扑灭,农户木屋过火2栋。
这场意外令人再次关注到历史建筑在活化利用中的消防安全。千户苗寨景区内木结构的“吊脚楼”层层叠叠,稍有不慎,火灾就会牵扯到大片的传统木屋建筑。记者了解到,千户苗寨在2018、2019、2020年都曾发生过火灾。
消防群众拉床单接住逃生者
10日10时许,接到员工打来“街对面着火”的电话,王刚(化名)从家中飞奔赶到自家店铺。到现场后,他看到街对面的“阿浓食府”正熊熊燃烧,与自家店铺的直线距离不到50米,浓黑的烟雾从斗拱飞檐之间团团钻出,店铺周围拉满了警戒线。
有些后怕的王刚从员工嘴里还原了更早些时候的火灾现场。
最初,有员工听到街对面传来“噼噼啪啪”的响声,“像放鞭(炮)一样”,出门一看发现,对面的建筑失火。
很快,一对年轻男女被浓烟火苗逼到了3楼屋檐上。男子向楼下扔了一张床单,楼下消防人员、民警和群众十数人共同用床单接住了该名女子和其他逃生者。“着火了之后肯定大家都去帮忙,总不能见死不救吧!”王刚说。
彼时,李彤也从不远处赶来。她到现场时看到房屋冒出浓烟,只是一瞬间里,火就点着了整栋房子,没几分钟就烧得只剩房子的骨架,“太快了!一下就无法控制了”。她透露,“阿浓食府”是亲戚与朋友合伙开的餐厅。李彤得知自己的亲戚劫后余生,“人没事就好。”李彤感叹。
黑烟在整个景区弥漫。网友“@自由小亚的鱼”供图
王刚告诉记者,消防人员反应迅速,赶到现场将大火扑灭。“火势控制得还挺好的,因为他(消防)第一时间就出动了,半个小时不到火势就变小了。”王刚说。另一名目击者称,消防将火情控制在一定范围中,并没有波及到周边建筑;直到目前,除开发生火灾的建筑外,周围店铺均正常营业。
截至发稿时,贵州雷山县应急管理局的通报称,10日10时20分左右,火情已完全扑灭,农户木屋过火2栋,过火面积450平方米。事故造成6人受伤,当地2名村民在火灾中遇难。
传统建筑消防有挑战
一场意外令人们再次关注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时的消防安全。
上海文物及历史建筑保护专家蔡颖佶介绍,吊脚楼这种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一场不经意的火灾就能将独具特色的传统木构建筑的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等瞬间归零。
苗寨的“吊脚楼”结构是由传统的干栏式建筑的基础发展而来以穿斗式木构体系,因循地势,造型纤巧妙。在建造时,无论是承重的大木构件还是装饰的小木作,所用木材本身就要保持较低的含水量。再经过历年使用,老木料在长期的自然干燥后含水量更是非常低。这也意味着,发生火灾时,这类木构建筑的燃烧速度会非常快,高温的烟气和热量也不易向外扩散,极易引发轰燃。
再加上,民居类传统建筑群自然生长,现场鳞次栉比的布局、较小的防火间距、木门窗的开设大小方位以及消防通道狭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火烧连营”的情况,给火灾扑救带来不利影响。
蔡颖佶盘点了此类传统木构建筑发生火灾的常见原因,包括住宅被不当使用,增加了火灾负荷,还有电线短路、雷击等意外。
她介绍,在实际灭火的过程中,考虑这类建筑的结构和性质,用于其他场景可“瞬熄”明火的灭火方式很难应用在这些建筑的救援中。因此,有很多的历史街区在做城市更新或者保护规划的时候,都会把消防安全提到首要考量。在传统的历史街区必须维持历史环境原貌、街巷格局不能改变的前提下,采用微型消防站、小型的消防摩托车、完善室内外喷淋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等技术革新手段,可以切实提高这类建筑的安全及耐久使用。
蔡颖佶认为,一般在此类木构历史建筑的使用过程当中,对建筑本体构造可以进行相应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防火涂料、防火漆、采用防火阻燃材料等措施。但更为重要的是使用人或管理人都应有相应的消防常识。对于传统建筑的火灾隐患,要防患于未然,加强消防、防雷等日常的检查与维护,这应该落实在时时刻刻。
栏目主编:王潇
文字编辑:王潇
本文作者:赵骏一 郑子愚
题图来源:题图来源“中国消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