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供需适配、组织高效、畅通便捷、安全绿色、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覆盖农产品优势产区、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对接主要消费市场的农产品产地流通网络。
到2035年,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流通体系相匹配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
【资料图】
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大米、高粱、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以粮油、畜禽肉、禽蛋、水产、蔬菜、水果、茶叶、香辛料、花卉、棉花、天然橡胶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为交易对象,为买卖双方提供长期、固定、公开的批发交易设施设备,并具备商品集散、信息公示、结算、价格形成等服务功能的交易场所。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按交易商品的种类范围,农产品批发市场分为综合型批发市场和专业型批发市场两种;按农产品市场的城乡区位分布,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分为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三种类型。
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是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和业态。2021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农产品流通市场比重的36.7%。
农产品批发行业现状如何
农产品批发市场具备商品集散、信息公示、结算、价格形成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它通常出现在城市的周边地域或农产品集中产地,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资料供给地和交换地,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满足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重要保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上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网络体系。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随着行业发展逐渐饱和与新冠疫情社会风险因素出现,批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流通链冗长等问题日益凸显,表现在近三年内的农批市场成交金额的波动。
农批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于通过数字化连接流通节点,赋能产业主体、提升行业效率、重构链路价值。
我国销售额过亿的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交易金额从 2017 年度的 18,365.68 亿元增长至2021 年度的 20,228.13 亿元,交易金额持续增长;市场数量从 2017 年度的 696 个减少至 2021 年度的 557 个,聚集效应凸显。
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竞争情况受当地人口规模、消费需求、农产品市场基础、服务半径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由于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区域性辐射和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各区域间竞争程度不同。
总体看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东部地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在辽阔的西部地区,如黔北、川西南等地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投入建设较少,竞争相对较小。
农产品批发数字化转型发展分析
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依然是生鲜流通的主要渠道,占比超过50%以上,目前全国约有40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仍是农产品流通产业链主力。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无论是从规划布局、管理理念,到配套设施和增值服务均无法满足自身发展要求,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农产品市场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升级是目前我国农批市场高度重视并解决的首要问题,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基础农产品流通场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和生鲜消费渠道多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字化升级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农产品经营数字化运作率较低也是农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产业链上,我国大部分农批市场面临自身升级及外部竞争的双重挑战,运用数字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模式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充分掌握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工具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将农产品流通中的人员、货物、场地、车辆等要素,同生产、批发、零售的环节联系起来,达到促进企业创新、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
同时,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产品全链条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生物性与化学性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保障食品安全,防止群体性食安事件风险。
近几年,我国农批市场一直在向着智慧农批市场方向发展。
智慧农批市场拥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化设施设备,包括物联网终端、智能溯源销售设备、在线检测设备、人车智慧识别设备、智能数据分析信息发布设备、巡逻机器人、视频监控设备等。
我国“十四五”规划要向建设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市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向发展,打造智慧农批将成为农批市场未来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核心定位和发展方向。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关键词: